这里,没有气球

Yuki Onodera "Here, No Balloon No.1"

  • Detail of "Here, No Balloon No.1"
  • Detail of "Here, No Balloon No.1"

Yuki Onodera "Here, No Balloon No.2",

Yuki Onodera "Here, No Balloon No.3",

  • Detail of "Here, No Balloon No.3"
  • Detail of "Here, No Balloon No.3"
  • Detail of "Here, No Balloon No.3"
  • Detail of "Here, No Balloon No.3"

Yuki Onodera "Here, No Balloon No.4",

  • Detail of "Here, No Balloon No.4"
  • Detail of "Here, No Balloon No.4"

Yuki Onodera "Here, No Balloon No.5",

  • Detail of "Here, No Balloon No.5"
  • Detail of "Here, No Balloon No.5"
  • Detail of "Here, No Balloon No.5"

Yuki Onodera "Here, No Balloon No.6",

  • Detail of "Here, No Balloon No.6"
  • Detail of "Here, No Balloon No.6"

Yuki Onodera "Here, No Balloon No.7",

  • Detail of "Here, No Balloon No.7"
  • Detail of "Here, No Balloon No.7"

2022, StareReap 2.5D, 明胶银盐印相, 帆布拼贴

创作的契机来自于1900年代初拍摄于巴黎的一张照片。
525. PARIS-NEUILLY – Porte des Ternes
在身穿那个时代服饰的人群背后是一座高大的纪念碑。这座由青铜制成的纪念碑是由底部重叠而上的多个人体雕像支撑着顶部的大型气球。尽管在巴黎已经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了,但我却从未见过这样一座纪念碑。调查了资料才了解到,这座纪念碑是由因纽约自由女神像而闻名的雕刻家Bartholdi制作完成的,以此来讴歌热气球的操作技师和信鸽。这座纪念碑已不复存在,据说1941年巴黎被德军占领后,连同其他几百座雕像一并被溶毁。
尽管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是像青铜这样的金属被熔化,这一点还是令我很吃惊。当我们要销毁绘画或摄影作品时,会选择烧毁或者撕毁,但是雕像却可以熔化进而变换成其他东西。“是啊,几百座雕像一起熔化成泥浆一样……”。
我立刻拿起相机想去看看纪念碑曾经伫立过的地方Porte des Ternes。如今这个地方取而代之的是一幢突兀的高层酒店,主通道入口处右侧是一家民居式餐厅,名为“Ballon des Ternes”,只有这里还留存着当初的回忆。我想象着那张旧照片中的广场,当时的纪念碑可能在这吧,便用一张张黑白银盐相片将这周边的风景都记录了下来。脑中盘旋着的是热气球这一过去的技术和信鸽这一古老的通信手段。在这里拍摄的照片由我自己亲手扩印成接近2米的银盐照片,并将相片与粗糙的帆布进行拼贴展示。
那么,接下来就是这次创作最重要的部分。
放大扩印的银盐照片表面的颗粒感就像是砂子一样的粗糙,在这样一种充满粗糙感的表面上,赋以利用StareReap技术而形成鲜明对比的富有光泽的润滑感,让图像似乎超越了原本的次元一般。这对我而言,就像是要召唤那已不存在的“熔化消逝的雕像”一般。以“熔化”这一关键词为线索,将熔化了的物件用数码相机进行拍摄,再如同累积记录时光流逝一般,在溶解物中多个图像被包含于内。而利用StareReap技术形成的光滑表面,就像是浮雕表层那立体而又厚实的颜料构成的彩色图像以及表现当下的黑白图像,这两者形成了一定的冲突与融合。
为了让人们身临其境,一共制作了7张等身大的相片,在理光艺术画廊的圆环形空间进行全景展示,让巴黎的广场完整进行呈现。在相片上拼贴而成的变形图像让人们在这里进入时间与场所的混淆以及图像的飞跃。

有机·奥诺黛拉

https://yukionodera.fr/zh/works/here-no-balloon/trackback/ https://yukionodera.fr/zh/works/here-no-balloon/
Paris